2019年10月17日是第六個國家扶貧日。多年來,全國各地知識產權人凝聚力量,接續奮斗,在神州大地書寫了一個個知識產權助力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他們給貧困地區帶去專利技術,助推農業產業發展;注冊地理標志,讓產品遠銷重洋;培育商標品牌,推動農產品價值提升……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的腳步也隨著知識產權力量的流轉,走進田間地頭,走進千家萬戶,用鏡頭記錄脫貧攻堅偉大進程中的點滴成就。
看一看,嫩綠的山茶苗向陽生長,飽含專利技術的茁壯力量;聽一聽,板栗叢中蜜蜂嗡嗡,奏響的是從“賣苦力”到“拼技術”的沖鋒號;嘗一嘗,紅艷艷火辣辣的郫縣豆瓣,品牌價值紅紅火火……以專利為支撐的創新型經濟,以商標為支撐的品牌經濟,以原產地地理標志為支撐的特色經濟和以版權為支撐的文化旅游產業,激發了一個又一個、一戶又一戶貧困人口脫貧的內生動力,夯實了一個又一個村落、鄉鎮的長期致富基礎。這些年來,一片片荒山瘦土化為“風水寶地”,這正是知識產權人守初心、擔使命的具體體現,也是知識產權在推動社會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核心要素作用的生動詮釋??梢哉f,哪里有知識產權的使命擔當,哪里就有脫貧致富的凱歌奏響。 (本報記者 蔣文杰 曾嘉/圖 本報記者 孫迪/文)
丹桂特色產業是福建省浦城縣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一枝獨“秀”。當地企業擁有多件丹桂花加工技術相關發明專利。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尉犁縣立足小油馕特色產業,通過申請注冊“尉犁小油馕”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將小油馕變成帶動當地百姓致富增收的“金疙瘩”。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的農戶依靠發明專利技術,大大提升油茶種苗成活率,使舒城山茶油的價格增幅70%以上,有效帶動縣域經濟發展。
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西華村貧困戶憑借實用新型專利蜂箱,生產出高品質的板栗蜜。
四川省郫都區使用“郫縣豆瓣”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企業共75家,“郫縣豆瓣”品牌價值評估超600億元。
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依托“太湖六白豬”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發展地方特色經濟。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素有“中國南方馬鈴薯之鄉”的美譽,“威寧洋芋”地標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國家知識產權局定點扶貧縣湖南桑植縣、河北張家口市崇禮區的特色小吃和農副產品,亮相國家知識產權局扶貧產品美食節。
本文標簽: 【科沃園知識產權】專利申請 專利加急 專利獎 專利獎申報 國家知識產權優勢